——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胡和平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首次系统阐述党的文艺主张,创造性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等重要论断,明确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等基本方针,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和重要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先后就文艺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论述与《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盈着伟大时代精神,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重温《讲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就是要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精品为立身之本,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
第一,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以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优秀文艺作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第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持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读懂、读透社会生活这本大书,学会用“群众语言”“生活视角”进行创作。完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下生活”,从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
第三,把握时代主题、时代价值,用心用情用功讴歌伟大时代。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牢牢把握当代中国文艺历史方位,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开展文艺创作,更加嘹亮地唱响“新时代之歌”。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注重从时代之变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第四,坚持养德、修艺相统一,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人才是文艺事业发展关键因素。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加强思想引领,引导文艺工作者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第五,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营造文艺繁荣发展良好环境。党的领导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文艺事业发展始终,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守护好党的文艺阵地,把握好文艺发展正确方向。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文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完善文艺创作生产组织体系。改进文艺评奖,加强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
征程如歌,复兴如帜。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努力攀登文艺高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倾情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铁 凝
80年前,在战火与烽烟中,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并有力地回答了关于文艺的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在《讲话》精神鼓舞和指引下,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8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讲话》提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大势的洞察,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论述新的历史方位上文艺的地位、作用、使命,文艺的文化根基、创作导向、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讲话》一脉相承,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前瞻性,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新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道路。
今天,当我们重温《讲话》,回顾80年来走过的道路,总结新时代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刻感受到,我们的信念、我们的力量、我们的一切努力与创造,都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人民”是《讲话》为中国文艺确立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他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以优秀的作品团结人民、鼓舞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三个方面全面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以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凝聚和彰显我们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将广大人民从精神上紧密地团结起来。重温《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就是要高扬人民性的旗帜,在人民创造历史的壮阔实践中展开艺术的实践和创造,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能动性力量。
文艺为了人民,最终要看作品。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号召:“今天,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无限广大。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满怀壮志豪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正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团结奋进,中国文艺必定在这伟大历史进程中焕发更加绚烂的光彩,登上风光无限的高峰!
深入生活是创作必修课
陈道明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这篇重要讲话已经指引我从艺50年。1972年,16岁的我去考天津人艺学员班,我的第一本学习册就是这篇讲话。毛泽东同志阐述了文艺与生活等理论命题,让文学艺术抓住社会生活这一不竭源泉。我不断学习并付诸实践,经常下农村、下部队、下工厂体验生活,一待就是三个月、半年。我深刻体会到,深入生活是文艺创作最重要的必修课。
在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我的第一点思考是创作的出发点:在新时代,如何从生活的土壤里开掘创作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讲话》精神上一脉相承,理论上与时俱进,始终强调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源泉,明确了创作认识论和方法论。
《南征北战》《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很多创作都紧扣生活,不断挖掘、接近生活本质。作品经历了一度二度三度创作,每一度创作都不断提高真实性和典型性。我们这代人也经历了艰苦环境下生活的磨练和训练,获得了朴实的创作方法,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第二点思考是创作的目的地:创作者要肩扛社会责任,遵循艺术规律,深入火热生活。80年来,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讲话》指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中国现实,殷切期待文艺界拿出更好作品,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影视作品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创作者要对社会负责、对文化负责、对观众负责。近年来部分从业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的作品未能表现热气腾腾的真实生活。创作源于生活,好作品都有生活根基。无论巴尔扎克、契诃夫、马克·吐温,还是柳青、路遥、贾大山,都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我们要始终把握这一经过历史和中外文艺创作反复验证的基本规律。
随着国家发展和人民审美水平的提高,影视创作比过去更需要观察生活。想体现,先体验:想体现什么样的生活就要体验这种生活,想体现什么样的人物就要体验这个人物,想体现什么样的时代就要体验这个时代。
新时代文艺在校准方向,市场在提质增效,创作者也要自省调整。下的功夫不同,体悟的生活本质和底蕴不同,艺术抛物线的起落、长短、高低、美丑也将不同。要牢记创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要去往哪里。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我觉得创作应该追根溯源,守望初心,深入生活、提炼生活并照亮生活。
描绘新时代的恢弘气象
范迪安
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版画家胡一川在日记中写道:“毛主席的讲话让我们的思想豁然开朗,许多问题都明确起来了,要提高艺术水平,首先要到人民中去”“我下了决心要真正深入到下层的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向群众学习”。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文艺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为人民服务成为文艺工作者思想上新的方向,创作上新的动力。以美术为例,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以鲁艺美术系师生为代表的美术创作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一是走向抗日前线,描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塑造革命英雄。1944年,版画家彦涵听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后,挑灯夜战,创作了木刻连环画《狼牙山五壮士》,使英雄壮举广为传颂。二是深入陕北抗日根据地的生活,表现新的社会风尚。《减租会》《结婚登记》《改造二流子》《豆选》等作品描绘根据地的民主政治生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风貌,充满生活气息,陕北老乡看了后说画的就是自己的事。徐悲鸿在文章中写道:“新中国的美术,必将以陕北解放区为起点。”三是在艺术形式语言上积极探索民族民间风格,从陕北民间年画造型中汲取营养,展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传承延安文艺优秀传统,中国美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更加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油画《开国大典》等一大批革命历史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和国徽、政协会徽等重大设计,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优秀美术作品,都以反映人民共同心声和思想情感而成为美术经典。一代又一代的美术工作者自觉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新时代中国文艺把航定向,在文艺的人民性上作出富有时代内涵的论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新时代以来,广大美术工作者以大量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反映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描绘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伟业。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城市建设、乡村振兴、航天高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情景和故事都化为感人的艺术形象。矗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的五座大型雕塑,以人民形象为主体,雕刻的270多个人物是各个历史时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代表,构成一部具体、生动、可感的奋斗史诗。
坚持人民立场、到人民中去、倾听人民的心声,就能获得心灵的感动,涌发艺术表达的激情,就有信心以大美之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文艺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为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王黎光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作为一篇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讲话》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文艺的方向和道路。重温《讲话》,深刻领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增添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80年前,《讲话》发表后,中国民族民间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元素,在革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洗礼中,从坊间小调升华为心系祖国和民族的大情怀。原生态民歌《麻油调》发展成《东方红》,《绣荷包》发展成《十送红军》,等等,千万个跳动的音符组合成异彩纷呈的中国新民歌,歌唱艺术也经历了从民歌传唱到民族声乐再到中国声乐的辉煌历程。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音乐学院一代代作曲家用他们的艺术人生记载了中国乐派的发展历程。老院长安波创作秧歌剧《兄妹开荒》,老院长马可参与创作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施万春创作管弦乐《人民万岁》等,这些作品反响强烈,意义深远,都是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写出的时代强音。这些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充分印证了《讲话》“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的论断。
《讲话》精神引领下的中国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为建设“中国乐派”打下牢固基础。“中国乐派”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以中国音乐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人为载体,以中国音乐作品为体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国音乐学院作为扎根中国大地、致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等音乐学府,肩负建设中国乐派、建设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文艺置身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但面对的基本问题是不变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中国音乐学院组建中国乐派研究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完成了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的国家教材建设。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领悟好精神、履行好使命,需要深入新时代的火热生活,发挥好美好生活赋予我们的灵感、家国情怀赋予我们的境界。我们要牢记育人育才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必将迎来文艺持续繁荣
仲呈祥
80年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一盏明灯,照耀着我国文艺事业。经过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讲话》成为一部“活”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
《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艺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里程碑。80年来,在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讲话》精神得到不断继承和发扬,创造性地与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时俱进地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同《讲话》一脉相承,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又深深扎根中国大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又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实践、新问题的回应和解答,其政治意义、思想价值随时代发展日益彰显。
《讲话》的文艺理论命题,集中在“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讲话》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讲话》将这些颠扑不破的道理与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发挥文艺战线在整个革命事业中的作用提供了思想保证。
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作家艺术家热情高涨,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柳青《种谷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不少成为传世经典。无论从发挥文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方面,还是从提升文艺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水平方面,《讲话》都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真理性和历史合理性。
《讲话》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精辟论述,在新中国文艺事业中得到弘扬与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一以贯之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些重要论述与《讲话》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继承、深化、发扬了人民立场,对当下文艺创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以影视领域为例,就先后创作出《山海情》《觉醒年代》《守岛人》《跨过鸭绿江》《人世间》等一批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一定能迎来中国文艺事业的持续繁荣。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