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照亮前行的路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01-12
金 娟
近两年,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阿诗玛》、舞蹈作品《荷花舞》《雀之灵》等一些经典舞蹈剧目陆续复排,各地观众争相观演,社会反响热烈,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经典舞蹈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
经典舞蹈的历史回眸
20世纪20年代,随着“苏区歌舞”的崛起,产生了《马刀舞》《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表现革命运动的优秀舞蹈。20世纪30至40年代,以吴晓邦、戴爱莲为代表的舞蹈家,历经革命与救亡,创作出《饥火》《游击队员之歌》《东江》等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经典作品。新中国成立后,舞蹈家们深入百姓生活,借鉴吸收各民族舞蹈和生活素材,积累起了《红绸舞》《荷花舞》《飞天》《丰收歌》《东方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丝路花雨》《阿诗玛》等一大批描绘各民族生活场景、表现向往美好生活的经典舞蹈剧目。改革开放后,出现了《雀之灵》《奔腾》《黄土黄》等将现代技法中国化、舞蹈语言民族化的优秀舞蹈剧目。
这些经典舞蹈作品技艺精湛,反映了人民之呼、中国之进、时代之变,表现了广泛且具有一般性的人生问题,触及了百姓情感上的深切感受,传递了真善美的精神内涵,引发了观众广泛的共鸣和观赏兴趣,曾经是几代人的经典记忆。
经典舞蹈的当代困境
新世纪以来,舞蹈队伍越发壮大,舞蹈风格更加多样化,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然而,曾经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的经典舞蹈剧目的传承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当代的社会背景、价值理念存在一定差异性,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因此,绝大部分舞蹈作品都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逐渐消失在舞台上,变得湮没无闻。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作品,我们会发觉,当下的舞蹈作品好像缺少了经典舞蹈作品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和巨大艺术张力。让观众念念不忘的,仍旧是那些曾经的经典舞蹈作品。可见,经典舞蹈作品是一座有待挖掘的珍贵宝藏。虽然其表现的内容已成为历史,但是因为它们表达了人类共通的心理、情感和审美,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而独特的艺术魅力,有值得后辈不断深入学习、借鉴、总结的独特价值。
经典舞蹈的薪火赓续
舞蹈经典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认定后就能一劳永逸的,经典也会时常变动,需要不断地建构。如何赓续薪火、延续经典舞蹈作品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道难题。
舞蹈是通过舞台表演为观众提供艺术欣赏的,离开了舞台和观众,舞蹈经典作品就会成为历史。因此,回顾梳理老一辈积累下来的珍贵舞蹈资源,思考舞蹈经典的建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宝贵经验,是舞蹈艺术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还需对部分经典舞蹈作品进行保留、传承、提升、发展和传播,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对其进行再创造,让经典在对话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为数不多的能经受时代考验、依旧活跃在舞台上的经典剧目。随着时代变迁,它不断创新、常演常青,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并在民族芭蕾典范之作的意义之外,不断被赋予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新的意义。由此可见,让经典剧目保持较高的艺术水准复排演出,不断创新,既能惠及观众与舞蹈艺术发展自身,也能让经典剧目的示范价值得到充分展示,这对当前民族舞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心怀敬畏地走近经典、学习经典、传承经典,可以让我们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舞蹈作品与编导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挖掘经典舞蹈的艺术特点、人文内涵,体会经典作品超越时代的价值,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陶冶。底蕴深厚的经典舞蹈作品是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蕴含着大量创造性经验,能让我们从舞蹈自身的传统和历史中汲取发展的动力与营养,为舞蹈艺术照亮未来前行的路。
源自:中国文化报
近两年,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阿诗玛》、舞蹈作品《荷花舞》《雀之灵》等一些经典舞蹈剧目陆续复排,各地观众争相观演,社会反响热烈,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经典舞蹈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
经典舞蹈的历史回眸
20世纪20年代,随着“苏区歌舞”的崛起,产生了《马刀舞》《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表现革命运动的优秀舞蹈。20世纪30至40年代,以吴晓邦、戴爱莲为代表的舞蹈家,历经革命与救亡,创作出《饥火》《游击队员之歌》《东江》等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经典作品。新中国成立后,舞蹈家们深入百姓生活,借鉴吸收各民族舞蹈和生活素材,积累起了《红绸舞》《荷花舞》《飞天》《丰收歌》《东方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丝路花雨》《阿诗玛》等一大批描绘各民族生活场景、表现向往美好生活的经典舞蹈剧目。改革开放后,出现了《雀之灵》《奔腾》《黄土黄》等将现代技法中国化、舞蹈语言民族化的优秀舞蹈剧目。
这些经典舞蹈作品技艺精湛,反映了人民之呼、中国之进、时代之变,表现了广泛且具有一般性的人生问题,触及了百姓情感上的深切感受,传递了真善美的精神内涵,引发了观众广泛的共鸣和观赏兴趣,曾经是几代人的经典记忆。
经典舞蹈的当代困境
新世纪以来,舞蹈队伍越发壮大,舞蹈风格更加多样化,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然而,曾经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的经典舞蹈剧目的传承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当代的社会背景、价值理念存在一定差异性,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因此,绝大部分舞蹈作品都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逐渐消失在舞台上,变得湮没无闻。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作品,我们会发觉,当下的舞蹈作品好像缺少了经典舞蹈作品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和巨大艺术张力。让观众念念不忘的,仍旧是那些曾经的经典舞蹈作品。可见,经典舞蹈作品是一座有待挖掘的珍贵宝藏。虽然其表现的内容已成为历史,但是因为它们表达了人类共通的心理、情感和审美,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而独特的艺术魅力,有值得后辈不断深入学习、借鉴、总结的独特价值。
经典舞蹈的薪火赓续
舞蹈经典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认定后就能一劳永逸的,经典也会时常变动,需要不断地建构。如何赓续薪火、延续经典舞蹈作品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道难题。
舞蹈是通过舞台表演为观众提供艺术欣赏的,离开了舞台和观众,舞蹈经典作品就会成为历史。因此,回顾梳理老一辈积累下来的珍贵舞蹈资源,思考舞蹈经典的建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宝贵经验,是舞蹈艺术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还需对部分经典舞蹈作品进行保留、传承、提升、发展和传播,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对其进行再创造,让经典在对话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为数不多的能经受时代考验、依旧活跃在舞台上的经典剧目。随着时代变迁,它不断创新、常演常青,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并在民族芭蕾典范之作的意义之外,不断被赋予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新的意义。由此可见,让经典剧目保持较高的艺术水准复排演出,不断创新,既能惠及观众与舞蹈艺术发展自身,也能让经典剧目的示范价值得到充分展示,这对当前民族舞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心怀敬畏地走近经典、学习经典、传承经典,可以让我们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舞蹈作品与编导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挖掘经典舞蹈的艺术特点、人文内涵,体会经典作品超越时代的价值,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陶冶。底蕴深厚的经典舞蹈作品是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蕴含着大量创造性经验,能让我们从舞蹈自身的传统和历史中汲取发展的动力与营养,为舞蹈艺术照亮未来前行的路。
源自:中国文化报